铁道兵纪念碑: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 2022-01-09 08:37:52 收藏 4036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,国家经济形势好转,为加快工业发展速度,增加木材产量,党中央决定在大兴安岭林区组织会战,由林业部、铁道兵组织实施。开发大兴安岭林业资源,是铁道兵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,兵员由11万增至21万。1964年7月,铁道兵三、六、九师逐步转入会战,担负嫩林铁路和其他铁路支线的修建任务。关于铁道兵参加开发大兴安岭林区建设的不朽功勋,中共大兴安岭地区委员会、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为铁道兵树立的纪念碑的碑文这样记载:1964年,遵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,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三、六、九师八万官兵进军大兴安岭。广大指战员在举世罕见的高寒禁区爬冰卧雪,宿露餐风,英勇开拓,顽强拼搏,在林区各族人民支援下,到1983年底共修建铁路792公里,桥梁124座,隧道14座,为开发林区,建设边疆,做出了重大贡献。为铭记他们的光辉业绩,缅怀英勇的烈士,特立此碑。1988年8月6日,《铁道工程报》一版头条发表消息,并配发纪念碑图片,报道纪念碑落成仪式:7月28日,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在加格达奇北山公园落成。大兴安岭地区党、政、军及各界群众,原铁道兵领导和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指挥翟月卿出席落成仪式,集会人数达500人。大兴安岭地委副书记赵向东发言,高度赞扬铁道兵的丰功伟绩:“没有铁道兵做开路先锋,就没有大兴安岭的今天。”翟月卿指挥向当地领导、各界群众表示感谢。 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,坐落在大兴安岭首府加格达奇北山。纪念碑由三部分组成:主碑是两根不锈钢钢轨,宽1.3米,高20米,中部由铁道兵兵徽连接,象征铁道兵志在四方、架桥铺路和大兴安岭开发建设20年。主碑后面是附碑,宽10米,高3米,厚1.3米,花岗岩和大理石结构,下面是“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纪念碑 1964-1984”的题字,2幅反映铁道兵生活的浮雕,背面为碑文。主碑前边是昂首挺立的马鹿雕塑,象征边疆各族人民对铁道兵的无私援助。当年鄂伦春、鄂温克族人赶着马鹿—— 四不像,为部队运送施工和生活物资。稍作说明:纪念碑上的“兵徽”有瑕疵,中央军委颁发的铁道兵标识的五角星内没有“八一”字样 。纪念碑由军事博物馆画家高虹、许宝忠设计、修订。 铁道兵修建森林铁路,200名以上官兵长眠兴安岭林海雪原。进一步发展了广为传颂的“三荣”思想;“西里尼”(鄂伦春语“死地”)曾命名“三荣岗”,上世纪七十年代地图上地名“三荣岗”,列车时刻表有“三荣岗站”(现为林海站)。还诞生了全国著名的英雄“铁道兵硬骨头战士”张春玉(2015年7月23日病故)。创造了“地火龙”取暖,战胜恶劣的高寒环境。挥索、总结了以冻治冻的“冻结法”开挖桥基等施工方法……被各种媒体、影视作品宣传,至今被人传为佳话。纪念碑象征着铁道兵的不朽功勋与崇高精神。现在,纪念碑被列入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,是加格达奇区的标志性建筑,也是红色教育基地,成为大兴安岭地区党政军、机关、厂矿、企业、学校等单位、团体进行党史学习和传统教育的打卡地。铁道兵承建的重要铁路干线所在地区,当地的人民群众历来热爱、感激、怀念铁道兵,黑龙江、大兴安岭地区尤为突出。除加格达奇建立纪念碑外,黑龙江作家协会副主席吕中山出版长篇报告文学《挺进高寒》,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《大兴安岭铁道兵回忆录》,大兴安岭地区艺术剧院与中国铁路文工团联合出品大型话剧《八百里高寒》,采用多种方式,记录、歌颂、纪念铁道兵开发大兴安岭、修建森林铁路的英雄事迹。大兴安岭地区的纸媒、网络媒体经常发表怀念、赞美铁道兵业绩的文艺作品。铁道兵老战士回访昔日铁路线,也是最受欢迎、受到礼遇最高的地方之一。铁道兵修建嫩林铁路资料选编—— 新年伊始,因为朋友们广为转发“马季夸赞铁道兵的相声《高原彩虹》”,我的公众号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,连续3天每日新增关注人数暴涨:元旦超出50名,昨天达到150人,今天已 130人。新关注的朋友查阅我以前发表的作品不方便,我适时转发早期的作品于朋友圈,朋友们加我微信mzxwz9,能够随时阅读我先前的作品。谢谢,致敬! 我的微信 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,科学就其容量而言,是不枯竭的,就其目标而言,是永远不可企及的。 赞 18 赏 分享
目前评论:0